当前位置:天天学习网教育资料教育范文工作报告《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经验交流 -课题研究» 正文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经验交流 -课题研究

[07-17 21:21:29]   来源:http://www.t6t5.com  工作报告   阅读:8363
概要:www.t6t5.com 优质 资源 良好的艺术修养是孩子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孩子享用一生的财富。---题记一、课题的提出1.从学生的现状分析在我的音乐实践教学中,孩子们的歌声总是拖拖沓沓,缺乏美感和韵味……,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歌唱也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作为老师我没能从他们的歌声中感染到美感和快乐,音乐课上大多孩子表现的彷徨、不自信,他们爱音乐,可没走进音乐,总是游离在音乐课之外,更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美好情感了。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孩子的韵律感及节奏的稳定性还比较稚嫩,那么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韵律感呢?入学以来,我对我校2(5)班56人学生调查表明,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经验交流 -课题研究,标签:工作报告范文,http://www.t6t5.com
www.t6t5.com 优质 资源

良好的艺术修养是孩子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孩子享用一生的财富。---题记

一、课题的提出

1.从学生的现状分析

在我的音乐实践教学中,孩子们的歌声总是拖拖沓沓,缺乏美感和韵味……,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歌唱也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作为老师我没能从他们的歌声中感染到美感和快乐,音乐课上大多孩子表现的彷徨、不自信,他们爱音乐,可没走进音乐,总是游离在音乐课之外,更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美好情感了。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孩子的韵律感及节奏的稳定性还比较稚嫩,那么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韵律感呢?

入学以来,我对我校2(5)班56人学生调查表明,能跟着进行曲音乐有节奏的行走的占近24%,合着三拍子的音乐晃动身体的有12.9%,而能合着音乐起舞的不足10%。(见表1)

调查项目

按音乐节奏行走

合着音乐晃动身体

合着音乐起舞

所占比例

24%

12.9%

9.8%

在音乐教育中,韵律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教育,还是课外音乐兴趣活动都离不开韵律教育。

音乐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独特性,音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大多以一个独立的音乐作品为载体,无论是听、唱、视、奏,还是感(感受)想(想象)、评(评价)演(表演)等教学活动,大多是围绕作品展开的。每一部音乐作品所涵盖的教学内容都是极为广阔的,不可能有专门的章节为学生补习“韵律教育”。于是,我便有了培养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创新能力设想。

中小学音乐欣赏水平(审美能力)的提高是音乐基础教育的最终目标。音乐新课程标准也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首位,通过突出情感体验、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从音乐欣赏的实用性看,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研究价值。在小学各年级,尤其是中高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将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音乐欣赏能力进一步加强,从而使学生愉悦身心、激发灵感、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目前在我盟各中小学还没有出现相关内容的专题研究的信息,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更具有前瞻性,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音乐欣赏教学是以学生的听觉感知、情感体验、联想想象、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学习过程。作为老师,我们要不断的培养学生学习和欣赏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及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建立终生喜欢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意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践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并能使学生在音乐氛围中充分享受美、体验美、表现美。由此可见,“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该研究课题在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中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它可以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音乐艺术,挖掘艺术的韵律、内涵、意境等魅力,让学生在美的感悟中快乐成长,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终生享有音乐乐趣,这是音乐教育的崇高责任。它将使我们的学校形成“音乐的学校,音乐的教学,音乐的生活因此在学校内深入研究欣赏教学既是对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特色的育人模式的一个延续,又是一个突破。

[1] [2] [3] [4] [5]  下一页


Tag:工作报告工作报告范文教育范文 - 工作报告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经验交流 -课题研究》相关文章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