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天学习网教育资料教育范文课堂实录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找规律》课堂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实录» 正文

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找规律》课堂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实录

[07-16 18:26:14]   来源:http://www.t6t5.com  课堂实录   阅读:8788
概要:生3:哎呀!那是一个男的,一个女的,它是一男一女再一男一女排的。(出现蜂音)你们等一下,我还没说完呢!图上的彩旗是一面黄一面红,再一面黄一面红这样排列的。生4:我来说,纸花是一绿一红,再一绿一红排列的。在这一片段中,由于老师分配给每个小组能促膝讨论的某一方面任务,我们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学生们可以把自己所考虑的结果面对面地解释、讲述给同伴们听。虽然并不是每位同学的意见都是有效的或教师所期望的,但通过各人的发言、表述、争论、反驳,在这一互动过程中,小组内形成了互相帮助、共同合作、互相激励的数学活动氛围,促进了同伴间的彼此交流。(三)决策——责任过程的信息凝聚【片段3】师:(接片段2)现在请小组整理结
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找规律》课堂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实录,标签:课堂实录范文,http://www.t6t5.com
  生3:哎呀!那是一个男的,一个女的,它是一男一女再一男一女排的。(出现蜂音)你们等一下,我还没说完呢!图上的彩旗是一面黄一面红,再一面黄一面红这样排列的。
  生4:我来说,纸花是一绿一红,再一绿一红排列的。
  在这一片段中,由于老师分配给每个小组能促膝讨论的某一方面任务,我们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学生们可以把自己所考虑的结果面对面地解释、讲述给同伴们听。虽然并不是每位同学的意见都是有效的或教师所期望的,但通过各人的发言、表述、争论、反驳,在这一互动过程中,小组内形成了互相帮助、共同合作、互相激励的数学活动氛围,促进了同伴间的彼此交流。
  (三)决策——责任过程的信息凝聚
  【片段3】
  师:(接片段2)现在请小组整理结果,准备向全班同学报告。要求是这样的(多媒体出示以下文字):
  1.确定一位同学记录小组的成果(不会的字可用拼音),并代表你们组向全班报告。
  2.你们小组认为哪些结论是有价值的(无价值的不用汇报)?
  (以下为片段2同一小组的录音摘记)(学生交流2分)
  生1:××(同学),你来汇报,好不好?
  生2:对呀!对呀!你表达得最好,应该你来汇报。
  生3:那我先说,我觉得“一男一女再一男一女”的规律可以说,上面挂有许多彩旗就不要说了,因为大家都看得到。
  生4:我觉得两边灯笼的数量不一样,这(方面)肯定其他小组没有发现。
  生5:还有,灯笼是按照一个紫色一个蓝色再一个紫色一个蓝色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生1:灯笼数量不一样到底有价值吗?……
  学生的这一决策过程虽然没有记录完整,但组员间的不同信息和感知、不同意见和结论已在交流中得到了初步的展现。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产生矛盾的情形下,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敢于面对意见分歧,通过信息凝聚最终形成了小组的结论。我觉得学生决策的正确与否已不再重要,他们自主参与的责任过程、促进性互动的合作学习,正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新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学生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四、反思与建议
  (一)让问题的提出更加合理
  《找规律》是在学生对生活中某些物体或图形的排列有一个模糊认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所以问题的提出应构建于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发展。根据研究教师“提问技巧水平检核”的统计,这节课G老师共提出37个问题,其中记忆性问题21个,占57%;推理性问题12个,占32%;常规管理性问题1个,占3%;创造性问题3个,占8%,无批判性问题。从中可以看出G老师能注重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但对于一节探究、合作学习的课,记忆性问题占了问题总数的57%,说明G老师仍偏重于“模仿与记忆”的学习活动方式,偏重于一问一答的信息反馈,问题的提出不够合理,与这节课的课型要求有所背离。
  (二)让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根据教师“课堂巡视记录”统计,这节课G教师进行了8次课堂巡视,其中4次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两次分别对三名学困生进行重点辅导,巡视时关注面较广,目的性明确。但在“个别学生课堂行为表现”的重点观察中,一位学困生在前半节课中共举了两次手,未被教师关注,之后再没举过一次手。课后我们对这位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问他为什么后半节课没再举手,回答是:“反正也不会提问到我。”学生的态度似乎有些不以为然,其实蕴含着不满。说明我们教师在课堂中不应忽略个体差异、害怕问题暴露,相反应充分重视、关爱学困生,让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三)几点建议
  1.学生对“规律”已有些许经验,教材从“联欢图”找规律入手,而后面的练习又设计了“摆一摆”,意味着让学生先看图再操作,是否与布鲁纳的表象模式理论(动作—图形—符号)相违背。能否直接给学生一些长方体与圆柱体学具,让他们摆一摆,从中寻找规律,这样更能激发兴趣,且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材中例1是让学生观察图形后选择“后面一个应是什么?”此环节与例3中让学生观察图形后“涂一涂”的内容相类似,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将它们安排在衔接的两个环节中是否会更理想呢?
  

欢迎使用www.t6t5.com
     

上一页  [1] [2] 


Tag: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范文教育范文 - 课堂实录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找规律》课堂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