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6t5.com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承担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外,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个基本任务。我们的语文教材本身充满了情感性,文章中蕴涵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道德美、人生美。这些充满了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并且都是作者 情动于衷,不吐不快 的力作,无不是 情 的喷涌结晶。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文本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老师就应该带领学生在文本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就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说教课了,而是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和壮观美丽的自然景色以及美丽的祖国山河了。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之一。在了解到了语文阅读课中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的重要性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通过各种的教学媒体的教学功能。让学生能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在语文学习中赏受美的熏陶,修身养性,完善自我。这个问题不容置疑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经过认真分析和思考,在语文教学中,我主要是这么做的。一、利用教师自身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情感的这一特点,用真诚的情感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语文阅读,感受到美。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只有学生 亲老师 ,才能 信其道 。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老师,那么学生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差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其次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比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时,我是这么做的:在揭示课题的时候,我就用亲切的语言说: 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宋大诗人苏轼在游览了庐山以后,写过一首什么诗吗? 同学们回答以后,我又说: 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庐山的云雾(板书课题)。 教师几句亲切的话语,就调动起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在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的特点以后,我又问: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画笔来画出庐山云雾的特点? 同学们听了个个争先恐后,用自己的画笔画出了庐山云雾的不同特点,我又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画。有的学生说: 我画的是山顶的云雾。山顶的云雾像一顶白色的帽子,所以我画成了帽子的形状。 有的同学说: 我画的是弥漫山谷的云雾。这时的云雾好像是一块巨大的幕布,把山峰给挡住了。 我就用鼓励的语言说: 你说得真好,画得就更好了。(同学们鼓掌)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感受一下千姿白态的云雾。 在这里,我借助了学生在艺术课上所学的绘画本领,结合学生平时所见的晨雾,鼓励学生进行想象绘画,让他们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美,大自然的美。二、运用多种手段让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观、美丽我们今天的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认知信息,还隐含了丰富的情感信息。我们组织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些因素,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那么,教师怎样才能 发掘 出文章中的这种内蕴呢?1、利用教材调动学生的情感平时,我能做到广采博览,认真地钻研教材,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经历、写作背景。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才能深入地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作者创作时夺具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 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如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的时候,学完了文章的第一段,我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阅读感受。同学们就用感情朗读的方法,朗读了这一段课文,并且谈了自己的感受。生:老师,我喜欢读这部分。(学生读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 生息繁衍的烟火。 )师:读得真有感情呀!你的朗读让老师知道,你深爱南沙群岛的悠久的历史。生:老师,我喜欢读这两句 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 星罗棋布。 师:你读得真动感情!让老师感受到了南沙群岛的美,祖国山河的壮美。老师真想到那里去游览一下。这样做,使学生在对文章朗读领悟中,受到了作品的感染熏陶。如果不这样做,,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Tag:读后感,读后感大全,作文大全 -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