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天学习网教育资料幼儿教育案例分析谁家的孩子更容易焦虑? -家庭教育» 正文

谁家的孩子更容易焦虑? -家庭教育

[10-11 00:57:06]   来源:http://www.t6t5.com  案例分析   阅读:8444
概要:这种幼儿的分离性焦虑情绪,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正常情感反应。只有在经历了母亲多次离开的体验,知道母亲离开会很快回来后,才会逐渐好转。产生的原因1~2岁的宝宝已经适应了家里的环境,对妈妈又非常依恋,可是到幼儿园后,看到周围都是陌生的面孔,而且不像在家里有那么多人为她一个人服务,哄着她玩儿,难免会感到紧张、不安和失落,所以会总是哭喊着要妈妈。有的宝宝虽然在当时没有表现出异常,但也会在适当的时机释放出来。Catharine的乖乖女就属于后一种情况,因为突然被送到幼儿园,情绪受到压抑,虽然当时没有哭闹,但回家后她的种种反常表现,就是对这种焦虑情绪的释放。怎样消除宝宝的焦虑情绪要想消除宝宝的焦虑情绪,就要
谁家的孩子更容易焦虑? -家庭教育,标签:案例分析范文,http://www.t6t5.com
  这种幼儿的分离性焦虑情绪,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正常情感反应。只有在经历了母亲多次离开的体验,知道母亲离开会很快回来后,才会逐渐好转。
  产生的原因
  1~2岁的宝宝已经适应了家里的环境,对妈妈又非常依恋,可是到幼儿园后,看到周围都是陌生的面孔,而且不像在家里有那么多人为她一个人服务,哄着她玩儿,难免会感到紧张、不安和失落,所以会总是哭喊着要妈妈。有的宝宝虽然在当时没有表现出异常,但也会在适当的时机释放出来。Catharine的乖乖女就属于后一种情况,因为突然被送到幼儿园,情绪受到压抑,虽然当时没有哭闹,但回家后她的种种反常表现,就是对这种焦虑情绪的释放。
  怎样消除宝宝的焦虑情绪
  要想消除宝宝的焦虑情绪,就要尽可能地减少离开宝宝的次数,尤其不要丢下他一个人。如果必须离开,要用宝宝能懂的语言告诉他,妈妈要离开一会儿,但很快就会回来,让宝宝有这种思想准备。妈妈出门前,要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用玩具逗逗宝宝,或者搂抱一下,让他得到一定的情感补偿,缓解他因为知道妈妈要离开而形成的紧张情绪。
  当妈妈不得不离开宝宝较长时间时,让宝宝看看妈妈的照片,从电话上或录音机上听听妈妈的声音,穿上妈妈的衣服或戴上妈妈的首饰,都可以减轻对宝宝心灵的伤害。
  如何处理与宝宝的分离
  对待处于“分离性焦虑”期的宝宝,大人一定要理解他们的情感需要。如果试图忽视他们的情感,不理睬他们的哭声,生硬地掰开他们搂着父母的手,甚至把他们关在小屋里或围在栏杆里不让他们跟着父母,宝宝感情上的焦虑就会更强烈。如果想趁着他们玩儿的时候偷偷溜走,这样只能成功一次,下次他们就会牢牢盯紧父母,不让他们离开,而且会对大人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
  爸爸妈妈要理智地对待宝宝入托,应该有锻炼宝宝的决心。不要因为宝宝哭闹而再三迁就,或者觉得宝宝可怜而舍不得,送宝宝上幼儿园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会延长宝宝的不适应期。宝宝2~3岁后,会逐渐理解幼儿园是一定要去的,与妈妈只是暂时的分离,因而不会再有很强烈的焦虑情绪,也就比较容易适应暂时性的分离了。
  其他原因
  与父母分离是使宝宝产生焦虑情绪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情况也同样会出现,但往往被大人忽视。比如频繁地更换保姆或抚养人,经常变更孩子的生活环境,家庭气氛紧张、父母吵架,严厉地训斥孩子,突然把爱转移的别的孩子身上(如妈妈又生了一个小弟弟,家里来了亲戚的孩子)以及生病住院、打针吃药等等,都会引起宝宝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
  7个月的开开因为被妈妈训斥了几句,就几天都不吃奶,也不找妈妈,以此表示他的愤怒;月月才刚刚1岁半,却已经有至少3个保姆看过她,妈妈频繁更换保姆,使得月月整天郁郁寡欢,不停地咬手指甲,晚上睡觉也常常惊醒;涛涛本来是个十分可爱听话的小男生,可自从2岁半被送到幼儿园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回家后无缘无故地就发脾气、摔东西,还经常哭闹;3岁的天天从小在姥姥家长大,一直是全家人的中心,众星捧月一般,可是自从小姨生了小表弟后,天天独一无二的地位受到冲击,大家把注意力都转移到小表弟身上。从此,天天经常表现得常焦虑不安、任性哭闹,还不许妈妈去抱小弟弟。
  这种焦虑情绪如果持续存在,必然会给孩子造成许多不良影响,会出现食欲下降、睡眠不安、情绪不稳、闷闷不乐、好发脾气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会形成“幼儿焦虑症”,影响宝宝的身心发育。
  结语
  分离性焦虑是婴幼儿个性化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但过多失望、焦虑、痛苦或孤独的情感经历对宝宝稚嫩的心灵是不利的。值得欣慰的是,这种焦虑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3岁以后,宝宝会变得容易与妈妈分离,因为宝宝会渐渐理解你会永远守着他,即使你暂时不在他面前,你仍然是存在的,即使你走了,也还是会回来的。这时候,宝宝已经能较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了。
  因为宝宝还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父母应该细心地体察宝宝的情绪状态,及时弥补感情上欠缺,尽量多和宝宝在一起,使宝宝有安全感,让他在浓浓的爱意中逐渐长大。
   www.t6t5.com为您服务
     

上一页  [1] [2] 


Tag:案例分析案例分析范文幼儿教育 - 案例分析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谁家的孩子更容易焦虑? -家庭教育》相关文章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