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由于时间关系,实验方案与汇报的小组相似的,我们课下抽时间再来探讨。下面大家把书翻到第16页,快速阅读16页至17页的课文,思考从书上的文字和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这部分内容介绍了有关生物因素的知识。
生:同种生物间的影响可以是互助,也可以是相互斗争。
生:不同种生物间,或是互惠互利,或是捕食关系。
师:在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
师: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根据我们所做的实验探索共同归纳一下:
1.实验法应包括哪几个步骤?
2.进行实验设计时最关键的是要注意什么?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与收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然后选代表发言。
生1:我们认为我们所做的实验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生2:我们组认为实验设计时应注意的是,实验的变量应该只有一个,而且要设置对照实验。
生3:我们同意前两组同学的观点,下面我谈谈我们的感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而且在实验中锻炼了能力,同时体会到了合作探究的乐趣。
师:同学们谈得都非常好,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了方法,那么我们就可以继续对神秘的生命世界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希望同学们继续探究食品种类不同对霉菌的生活有没有影响,这也是我们的课外探究课题。
〖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与新教材的运用,为老师提供了一个提升自我的平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学习新教材的第一堂探究实验课,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的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而不是只重探究的结果。所以,课前学生自愿分组,自主选择探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课堂上以组为单位汇报展示探究成果,同时其他组同学倾听、互相交流,探讨更加完善、创新的实验设计。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角色是:少发言,多参与,少讲解,多指导,多观看,多与学生合作。所以课堂气氛融洽,轻松愉快,学生乐意上这样的探究实验课。
同时注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对学生个性的张扬及精神世界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如学生自愿分组时,老师不过多参与意见,但注意做好将能力稍差,又不爱动手,不爱表现的学生分散到各个小组的协调工作,让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合作、探究中培养自信,增强能力。
由于班额大,课堂上真正将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确实是件难事,所以教学中难免有一些设计不周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加以改进不断完善。
〖教学点评〗
本节课是新教材中的第一节探究实验课。探究实验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复杂的、主动的学习方式,有其特殊的学习条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对教师而言,在组织教学时,要注意考虑全局、审时度势和精心组织,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资源。高老师在课的引入时就注意了全局性,演示实验使学生悟出环境的改变会影响生物的生存,进而引入主题。由于课前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愿分组,主动设计并实施实验,所以学生很轻松就总结出探究实验的步骤。学生的汇报体现出高老师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活动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同时也给了学生了解自身能力的机会。学生真实地记录了观察到的、有价值的现象、数据,学生面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敢于大胆地猜测分析,敢于面对困难,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
探究活动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很多,高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及时适度地具体指导,对于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准确到位地完成每一探究步骤,达到较高的探究水平,奠定了基础。
学生的疑问:放在真空袋中的馒头多久也不会长霉或坏掉吗?高老师在教学中的处理使我们看到,她早已认识到,一个问题、一次挑战、尝试新事物的一个愿望,都是推动学生优化设计活动方案的动力。“开动脑筋,再想想办法,看谁的想法最有创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长毛发霉,那么我们大家能否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食品的种类对霉菌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她用这些话语让学生明确:探究实验只是一种学习方法,而学习是一段旅程,对知识的探求永无止境,而这段旅程可以从任何时候开始;探究实验也许不会得到完全的答案,只要不放弃,不断地探究下去,不断积累知识,到那时我们就会成才。看似简单的教学无处不渗透着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建议:由于班额大,不可能每一组(每一位学生)都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或疑问记录在成长笔记(档案袋)中,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和改进教学。 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