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动情导行。
赫尔巴特说过“社会生活是唤起孩子们寻求真理的原动力。”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活动是品德课教学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因此,教学中必须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在做中学,在参与中体验,在感悟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不经意中感受到潜在的震撼,增强情感的体验。从而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如《我们的生命》一课中,“生命的诞生”环节,我让学生回家调查妈妈怀孕时的反应和感受,对于妈妈怀孕时的艰难,学生们一无所知,但在调查的过程中,他们体会到了妈妈怀孕时的辛苦,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体会,妈妈怀孕时的不容易,在生命孕育环节,我设计了游戏“今天我是准妈妈”,让学生当一回准妈妈,学生们胸前挂着书包、手中拿着鸡蛋去擦桌子、拖地、系鞋带,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他们做的却很吃力,妈妈怀孕时的苦和累他们此时此刻也感同身受,一个小小的鸡蛋充分让他们体会出,妈妈怀孕时的小心翼翼,悉心呵护。就像他们手中的鸡蛋,得分分秒秒的守着
护着,生怕被碰破,生怕受到半点的伤害。在讲授完“成长的快乐”这一环节后,我提问:你们的生命属于谁?一个简单但又不俗的问题,引发学生们深深地思考;师:是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你的家人,属于所有关心爱护你们的人,也属于我们的国家。你刚出生时,医护人员为你们忙碌,上学了,老师为你们辛勤操劳,我们的国家为了你们的健康成长更是付出了很多很多。教师激情形象的道白,让孩子们懂得生命的珍贵,生命的美好。但是生命也是脆弱的,多媒体出示“小学生溺水、车祸、自杀、犯罪”的图片,这四幅触目惊心的图片,让学生懂得生命只有一次,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所有爱我们的人,应该珍爱生命,从而深化主题,那么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学生的畅所欲言,让我们感觉他们真的长大了,懂事了,他们感悟了爱,也理解了爱,更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及伟大。
再如在《尊敬长辈》一课的教学中,我与学生一起参加小品演出,由我扮演戴老花镜的奶奶,由两位同学分别扮演玲玲和妈妈,排演的过程也就是教育的过程,让每一个演员都设身处地为所扮的角色思索,他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一开场,妈妈把大热水袋给了奶奶,小热水袋给了玲玲,一转身,玲玲就把自己的小热水袋给奶奶暖脚,奶奶非常高兴,称赞玲玲是孝顺老人的好孩子,玲玲却俏皮地说:“热水袋生小娃娃了!”课堂成了家庭,师生成了亲人。学生们都看得津津有味,兴高采烈,虽然,角色的表演并不成熟,有时还会出点洋相,引起哄堂大笑,但学生对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的喜爱却是显而易见的。用课堂小品的形式来创设情境,转换角色,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教育别人,用文中人物的真情实感来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入情、入境,有身临其境之感。
一位诗人曾经说过:
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是一个行动;
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是一个习惯;
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是一个性格;
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的是一个命运。
作为《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师,要设法去考虑学生的感受,用平等的心态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用最真实的感情去体会学生的变化。只要我们始终信奉一句格言:教育的效果是心灵的对晤与真情的沐浴。用最真挚的情感去抚触学生的心灵,一定会引领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让我们一切从“心”开始,用“情”上好每一堂课。
www.t6t5.com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