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天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反思化学教学反思《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1» 正文

《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1

[10-11 00:57:43]   来源:http://www.t6t5.com  化学教学反思   阅读:8946
概要:www.t6t5.com经典文章 十本节课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知之较少,为探究活动制造了困难:哪些地方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引导探究。在这方面也做过一些尝试,但都失败了。例如:为导出“分子”、“原子”,先给出电解水的微观图示,试图让学生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①水分解的过程中出现了哪几种微粒,各几个? ②这些微粒中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不变? ③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④从中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 但结果学生对微粒模型图不熟悉,回答前两个问题很困难,对后面的问题就更无从入手了。这样尝试之后就把这节课设计成了一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只在“分子、原子关系”“物理、化学变化实质及主要区别
《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1,标签:化学教学反思范文,http://www.t6t5.com
www.t6t5.com经典文章 十 本节课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知之较少,为探究活动制造了困难:哪些地方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引导探究。在这方面也做过一些尝试,但都失败了。例如:为导出“分子”、“原子”,先给出电解水的微观图示,试图让学生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①水分解的过程中出现了哪几种微粒,各几个?
②这些微粒中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不变?
③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④从中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
  但结果学生对微粒模型图不熟悉,回答前两个问题很困难,对后面的问题就更无从入手了。这样尝试之后就把这节课设计成了一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只在“分子、原子关系”“物理、化学变化实质及主要区别”等处安排学生交流讨论。力求抓住学生学习心理,紧扣学生认知规律,以学生在哪里会想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为主线。
  在教学设计中最关注的问题,一是如何导课,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分子”和“原子”;二是如何才能使学生区别开这两种微粒。
  对于第一个问题,以前是较生硬的提出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再讲分子具有怎样的性质,之后再提出分子再分成的微粒叫原子。这次是先从化学变化(电解水和加热氧化汞)的微观模拟图示入手,讲清其中出现了两类构成物质的微粒,一类在化学变化中没有再分,叫原  子;另一类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成原子,叫分子。这样既使学生对二者的性质有了基本认识,为之后学生交流讨论二者异同做好准备,同时又为后面化学变化的实质做好铺垫。通过课后学生做习题的情况看,这样讲有利于学生较深入的理解“分子”和“原子”,教学效果较好。内容来自 斐 斐课 件园 FfKj.nEt
  对于第二个问题,是在学生总结出分子原子的相似之处后,提出问题:“现在有一个微粒,你怎样判断它是分子还是原子?”当学生回答“可分的是分子,不可分的是原子”时,再问“大家都同意吗?”并有意重复“可分的是分子,不可分的是原子?”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有的学生会想到物理课学过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电子,再回忆导课内容,从而认识到“在化学变化中”这个前提的重要性。另外,对“分子与原子的联系”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二者的区别,要特别强调分子“一定”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这时学生一定会想:如果一种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一定由原子构成,那么为什么不能说这种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呢?抓住学生的心理,马上举出水和过氧化氢的例子(并给出二者的分子模型图),它们都含有氢、氧原子,但化学性质差异很大,原因就在于它们不是由相同的微粒(氢、氧原子)直接构成,而是分别由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两种不同的微粒构成的。这样学生也认识到相同的原子可以结合成不同的分子。继而再讲清构成物质的微粒实际上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物质由什么微粒构成就由什么微粒保持其化学性质。通过习题反馈,这种处理方法也比较成功。
  此外,动画的运用使学生较为直观的认识了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体会到适时的运用多媒体手段确实有助于抽象知识的教学。
  本节课最大的缺点就是讲的太多,学生探究的太少。对于这样的理论课,如何协调“讲清”和“探究”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学习探讨。 www.t6t5.com经典文章
     
Tag:化学教学反思化学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 - 化学教学反思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1》相关文章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