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来源 www.t6t5.com资源
从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 到被确立为入党积极分子,再到今天站在这里做“当我60岁之时”的主题演讲 ,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其间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如何才能使我的人生更加有意义,如何将来在我学习工作的领域内里留下一个共产党员的鲜红印记。 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八十多年风风雨雨,我们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奋斗的艰苦历程,看到他们铸就的优良传统,看到他们面对自己充满了崇高信仰的一生时心中的骄傲和自豪。记得在一个对一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的访谈中,他深情地说:“入党几十年来,在党组织的关怀和教导下,我确实没有形成一种“纯个人的追求”,这点,也许今天青年人不太理解,因为今天强调实现“个人价值”。但在我们那个时代,的确不是。因为我知道,我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共产党员,心里想的真正就是“党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党叫到哪里就到哪里’。”看到这里,我感动了,老人一生的信仰是纯洁的、高尚的,而几十年的风雨,从反右派、三年困难时期,直至史无前例的“文革”,支撑老人走过这些坎坷的动力正是心中不变的信仰和永远扛在肩头的一份责任,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老一辈的革命家为我们的国家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现在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高速腾飞,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但责任,依然是共产党员不变的追求。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许多像李素丽、徐虎一样的优秀共产党员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为人民勤勤恳恳的服务。还记得李素丽在工作调动后面对采访镜头依然不变的笑容,她说:“无论当一名普通的售票员,还是到公交总公司当管理人员,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都坚持做到:岗位变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能变。因为江总书记教导我们:‘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是党和国家培养的劳动模范,无论何时何地,在什么岗位上,都应该虚心学习,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和本职业务,都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 而徐虎的话也同样是肺腑之言:“我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居住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我感到,作为基层的一个普通党员,要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通过我们的工作为居民服务,让居民得益,为党旗争光。我要切实履行好一个党员的职责,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如此这些的例子不胜枚举,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正在国家的各个工作岗位履行着自己的责任。举一个身边的小例子,在星期二的心理卫生学概论课上,深受同学们喜爱的孙东东老师讲到了“信仰”,老师的话现在仍在我耳边回响,他说:“有人问我我有什么信仰,我说没有,我觉得我为大家做点事情就很高兴,他们于是感慨,这也是一种追求呀”。老师讲到这里,微微笑了笑,不再说下去了,而下面所有听课的同学,都被感动了。我想,大概真正有服务于他人的思想的人,从来都不会以此标榜自己,他们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奉献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有意义。 现在,无数共产党员都在实践着党章中对党员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中普通的一员。其实,只有谨记这样的责任,才能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理想,形成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的追求。 而我们,正是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发展的生力军,继承先辈们的传统履行党员的责任,是每个党员一生的事。现在,国家发展的势头虽然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迅猛发展、机制转变、社会转型的大潮使得社会上出现了诸如贫富差距拉大、下岗失业人员增加的新现象,还有法制不够完善,干部队伍中出现的贪污、腐化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说是任重而道远,当然,这需要我们每个人拥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勇于开拓,国家未来的道路才能是光明的,人民的生活才能够是幸福的。 其实有时我在想,如果当我60岁之时,我是否也能够像开始提到的那位老党员一样无悔的回顾我的一生呢? 白衣天使的职业是崇高的,也许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这里体现的尤为深刻,如果我能够时时铭记党员的责任,工作上做出一流的业绩,踏踏实实的为人民做些事情,那么那时我会无悔的回顾我走过的每一个坚实的脚印,并将会微笑着为年轻人讲述我的一生。 最后,我以奥斯特洛夫斯基那段至理名言来结束我的演讲 。他说:“人一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是应该这样渡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一事无成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时,就可以说,我将我全部的生命都贡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共产主义!”这是我对自己的激励,也以此与同学们共勉。
责任--共产党员不变的追求本 文来源 www.t6t5.com资源
Tag:竞聘演讲稿,竞聘演讲稿范文,教育范文 - 演讲稿 - 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