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有效运用: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相关指标:新培养校级教坛新秀和教学能手2名左右,校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3名左右,市级骨干教师一名。
四、具体内容
㈠、专业知识
教师要饱学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识、科学知识等,并内化为个人的文化素养。面对新课改,教师应具备:
1、掌握学生发展和成长阶段方面的知识以及与学生交往、互动的知识。
2、具备课程内容和资源、课程组织和类型、课程目标和评价方面的知识。
3、新增教师学历达到本科水平。
㈡、专业技能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负责,要具有学科知识方面的专业技能,成为学科教学方面的能手,教师应具备以下技能:
1、信息运用能力:娴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高效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吸收存储与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表达、交流并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利用最新信息实现自我更新的目的,同时还应具备信息时代公民应有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职业特殊能力:有效协调人际关系和沟通表达的能力;个案研究能力;筹划组织能力。
3、教育科研能力: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作为课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运用课题带动的策略;注重从学生个性差异出发,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寻找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断总结经验。
4、创新反思能力:反思目标的适切性;反思过程的周密性;反思问题的针对性;反思行为的可行性;反思结果的成效性。
5、教学实践能力: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的能力;理解把握及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能力;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活动的能力;灵活、智慧地运用教学策略、方法的能力;合理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掌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的能力。
㈢、专业情意
专业情意包括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对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认知认同程度,对工作群体的向心力和奉献精神。教师应具备:
1、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珍惜本职工作,敬业爱岗,乐于奉献。
2、教师要增强教育的使命感,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职业观、价值观,增强文化底蕴,塑造人格魅力。
3、教师要用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帮助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4、教师要尊重并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5、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认识社会和自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四、发展措施
(一)、实施“师德铸造工程”,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师德建设,铸造高尚的师德。
A、发挥党员引领作用,促进师德建设
1、充分发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和后续效应,促进师德教育。在先进性教育明确对党员具体要求的基础上,使全体党员教师做到,在党性磨砺中丰美师德,在师德丰美的基础上能在以下五方面发挥旗帜作用,即在学习上,要真学、真懂、真用;作风上,要务实、朴实、大气;在工作上,要爱岗、敬业、创新;在业务上,要求真、求强、求美;在风格上,要谦虚、谨慎、平和。
2、开展师德建设“党员示范”活动,努力探索师德教育的有效形式。以师德建设“党员示范”活动为载体开展“树党员先锋形象,做人民满意教师”主题实践活动。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方针,创新师德教育的有效载体,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文章 来源(www.t6t5.com)www.t6t5.com 文章 来源(www.t6t5.com)
B、坚持党政工齐抓共管,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德育工作状况和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我们要形成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党政工团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长抓不懈,切实抓出成效,努力创造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