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幅图片,几串数字,几句话语,几段音乐,渲染出的气氛和情境足以令学生终身难忘。节约,应该成为他们深深铭刻在内心深处的文字。
三、变“小”为“大”,走进社会,实践成长
学生对社会的认识,道德人格
的形成是靠接触社会和人际交往来中实现的,因此,我非常注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将小课堂引入大社会,给学生架起了一架梯子----让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教学山东人民版四年级下册《参观食品加工厂》一课前,为了让学生对食品加工有初步了解,我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月饼加工厂参观。学生看到了月饼制作的流程——称重、制馅、做面皮、包皮、成形、烘烤,感受到了工人师傅艰苦的劳动环境,领教了面点师傅纯熟的制作技巧和工艺,欣赏到了一个个刚出炉的精致可爱的月饼。
课堂上,我请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自己的参观收获。学生七嘴八舌,畅谈感受,有的谈面包的制作流程,有的谈对工人师傅的同情和理解,还有的对师傅们配合的默契非常佩服。一次参观,多重收获,社会实践,育人无痕。
教学山东人民版五年级上册《为了地球的明天》一课前,我设计了一张调查表,引导学生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后认真填写。
我身边的环境调查
调查人:
调查时间调查地点发现问题解决措施
通过本次调查,我想说:
课堂上,我请学生交流他们的调查结果,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然后我又设计了体验活动——铲除小广告,利用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清理白色垃圾,铲除小广告。不少学生在调查活动、社会实践的体验过程中发现,其实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人类自己,因此,他们从内心深处发出呼吁——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设计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引导他们在合作探究、自主体验创造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相信,孩子们在富有生活气息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成长,不仅获得理智上的满足,更能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充盈,羽翼更加丰满,心灵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鲁洁:《关注学生、关注生活》讲稿
2、《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 htTp: //(www.t6t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