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长安区档案馆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我的建议
1, 办公条件、设备落后:天天卡纸的复印机,时而不出纸的彩印机,打开WORD都卡的电脑,需要技巧才能打开的库房门,断了重新焊好的摇摇晃晃的梯子,掉了门掉了摇手的密集架,只有八个座位和科室办公室一体的接待处……
2, 电子化程度低且进程缓慢。目前,只有婚姻档案有电子目录,部分扫描可以直接打印;庄基地的档案还在扫描过程中;照片档案全部进行了扫描。这些大部分还是在申请AAA级档案馆的时候作为考核项目建设的。大部分还是要通过传统的手工检索,到库房取实体档案进行复印来提供服务。而且,因为当时在生成电子目录的时候雇佣人来打印的,错误百出,也影响档案的查准率、查到率。
3, 档案的检索途径单一,电子目录只能以题名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手工检索则要确定日期,没有日期就很难找到想要的档案内容,只能大海捞针般查找。
4, 长安区档案局对接收档案没有严格的执行标准,也没有固定的归档期限,规定要多长时间归一次档。所以,各乡镇交到的档案参差不齐,不管年份、完整度还是整齐度都有较大差距。比如,韦曲街办的交的最少,只交到1994年,其他乡镇大部分交到了2001年。档案局对接收档案也好像不积极,有的则推脱说库房紧张(不过库房也确实紧张)推迟接收时间。
5, 每年档案局都会办档案管理培训班为各乡镇教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规范立卷的过程,减轻接收档案时候的难度。但是,每次培训只有两天,时间短,而且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听长安政协一位接受过培训的职员讲,这个培训对没有专业档案知识的人来说根本就是听天书,对规范档案管理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6, 这个大概是很多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吧,就是人员超编,劳力不足矛盾的存在。就保管利用科在编的有三个人,外聘两个人,每天实际工作的也就两个外聘人员,忙的天昏地暗,其他三人照常上网的上网,串门的串门。也不知道是体制的问题还是单位的制约机制不够。
7, 还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是服务态度。作为公共档案馆,为群众提供服务是职责所在,不是群众求你帮忙,要有耐心,为群众办事。当然,在经过两个月的实习以后我能理解有时候人多又有部分难缠的利用者的时候难免心情烦躁,但是,作为一个档案人员,最起码要做到的就是了解群众意图,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的查询需求。长安区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有的还能耐心解释,有的不是躲开就是以一句“没东西”结束。在这方面也确实做得不是很到位。
8, 我觉得领导不是很重视档案问题,也很少来视察工作,开会什么的。见过唯一的一次开会还是因为要集体出去旅游,局长开会强调了一下纪律、注意的问题,没有一句话涉及到业务方面。上面的不重视,下面的人自然也就没什么积极性了。
我的建议:
1, 我感觉长安区档案局就像在混日子一样,没有工作的重点,没有上班时候的紧张感。我觉得他们最迫切的任务是制定一个明确的计划,明确工作重点,抓住主要矛盾进而展开其他工作。还有就是加强制度要求,提高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懒散的工作气氛会慢慢磨灭工作人员的热情。
2, 向上级反映条件问题,争取得到上级重视,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更换设备,改善办公条件,提高办事效率。
3, 全面整顿,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合理化编制人员,解决人员超编与劳力不足的问题。
4, 在办培训班的时候,尽量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当延长时间、增加次数,以保证培训质量,进而规范归档程序,接收完整的档案。
5, 制定统一的档案移交准则,规范归档时间,改变现在各乡镇参差不齐的现状。
五,对学校专业教学的建议
说到这个问题,感觉我是对牛弹琴。档案专业是个专指性很强的专业,目前又处在信息化的档口,现在学校开设的专业也适时的加了许多与计算机有关的课程。而且也考虑到就业的多样性,开设了像文书学这样的相近专业的课程,我觉得考虑的慢全面的。所以,我觉得我要提对学校专业教学的建议觉得很没有底气。在这个基础上,我想说的是,有些课与专业密切相关,不应该因为学分够了什么的就停了。另外,还是希望多接触些有前瞻性的理念和技术。多给我提供些实践、参观的机会,了解各类单位、机构的档案管理方法来拓宽视野,提高专业素质。
Tag:实习报告范文,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格式,实习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