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多媒体动画能引起同学的兴趣,且通过“如果万物是静止的,那世界会是怎样?”这一逆向问题,不但可以加深同学对物质变化的影响,还可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
(二)、引导启发,提炼知识
展示:一组物理变化和一组化学变化的图片
问:这两种变化有什么区别?
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让学生明白化学变化是因为分中的原子发生了重新组合。
问:图片这些物质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根据图片,会回答说,这些物质分别发生了颜色变化、形态变化、形状变化、产生了气体、产生了沉淀等,从而得出物质变化的现象及证据。
设计意图:这种通过多媒体途径和学生的自主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和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展开思考,以利于他们获取正确的知识,从而落实本节课的重点。
(三)、动手参与,强化思维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硫酸铜晶体、酒精灯、试管等实验设备。
学生动手完成课本中的实验并记录相关的现象。
教师在此时要强调安全操作,并对错误的操作给予指正。
完成实验后,学生思考讨论,硫酸铜晶体具有哪些性质?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参与,可引起他们的兴趣,加深对研究物质变化的方法的掌握,从而突破难点。
(四)、反馈巩固,知识迁移
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身边哪些发生了物质变化及其证据。
教师补充,光合作用产生气体、电灯发光发热等一些生命变化和能量变化。
问:怎样检验Pro?
经过讨论,学生完成课本中蛋清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并观察现象,从而让学生明白,利用物质变化产生的现象可以鉴定出一种物质。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计过程,通过这样逐步深入的四个环节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最后,让学生通过板书,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目标安排作业。
www.t6t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