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天学习网教育资料教育范文说课稿《林海》谈课设计之二 说课稿专题» 正文

《林海》谈课设计之二 说课稿专题

[10-11 00:59:00]   来源:http://www.t6t5.com  说课稿   阅读:8760
概要:三、说教学程序根据编者的意图,如何使教路、学路、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呢?从组的教学实际出发,教学《林海》这一课例我作了这样的尝试——紧扣“预习”、“课文”、“思考练习”这三个组成部分,抓住“亲切舒服”这条情感主线,组织课堂教学。(一)紧扣“预习”,整体感知课文。《林海》的“预习”包括两个内容,第一个是简介与课文有关的人、事、物、景;第二个是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1.紧扣“预习”的第一个内容揭示课题。出示中国地图,这样揭题:“同学们,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小兴安岭的西边,内蒙古高原的东部,我国还有另一处森林宝库——大兴安岭。一代文学大师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了一篇专门介绍大兴安岭
《林海》谈课设计之二 说课稿专题,标签:说课稿范文,http://www.t6t5.com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编者的意图,如何使教路、学路、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呢?从组的教学实际出发,教学《林海》这一课例我作了这样的尝试——紧扣“预习”、“课文”、“思考练习”这三个组成部分,抓住“亲切舒服”这条情感主线,组织课堂教学。
  (一)紧扣“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林海》的“预习”包括两个内容,第一个是简介与课文有关的人、事、物、景;第二个是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
  1.紧扣“预习”的第一个内容揭示课题。
  出示中国地图,这样揭题:“同学们,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小兴安岭的西边,内蒙古高原的东部,我国还有另一处森林宝库——大兴安岭。一代文学大师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了一篇专门介绍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文章,它就是《林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在板书课题之后,我就放了一段《大兴安岭》的录像。精彩逼真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解说,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愉快的情感氛围中,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紧扣“预习”的第二个内容感知课文。
  出示预习题:“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大兴安岭景物特点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围绕预习题,学生运用第6组学到的“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把心放到课文中设身处地地去读去划去想。这个预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运用迁移规律,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这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重要,是进行“组的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同时还要对少数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预习指导。
  通过预习交流,学生了解到了作者是从大兴安岭的岭、岭上的林、林中的花三个方面描绘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紧扣“思考练习”深入学习课文。
  《林海》这课的“思考练习”共有五道习题,其中4、5题是基础题,第2题“课文中几次讲到亲切舒服?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是体现组的的读写训练重点的习题。第1题“按照下列提纲,说说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第3题“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都是为落实组的读写训练重点而设计的语言文字训练点的习题。因此,紧扣思考练习去教学,才能更好地把组的读写训练重点落到实处。
  1.紧扣第2题第一问,理出情感线索。
  “课文中几次讲到‘亲切舒服’?”
  有了上一步完成预习任务的基础,又有了第2组“阅读要有一定速度”的训练,学生很快就知道了文中3次讲到了“亲切舒服”。
  “亲切舒服”是什么意思?
  要理解词语,就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学生把含有“亲切舒服”的3个句子勾划出来后,联系上下文,学生很快就懂得了“亲切舒服”的意思(既感到亲近亲密又使人轻松愉快),学生抓住了“亲切舒服”这条情感线索,就为进一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学习表达作下了铺垫。
  2.紧扣第2题第二问,体会情感升华。
  “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抓住3次“亲切舒服”分三步进行。
  (1)抓第一个含“亲切舒服”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
  a.读句子:“这回有机会看到它,并且走进原始森林,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证明这个悦耳的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
  b.划出与这个句子有联系的句子。
  “这回有机会看到它”也就是指看到大兴安岭,看到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因此,学生也就把描写岭、林、花的句子全划上了。
  c.围绕思考练习第1题和第3题学习写岭、林、花的部分,如森林,景色大同小异,因此,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积极性特别局。
  在导学“岭”时,我是分这几步进行的: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来写“岭”?大兴安岭和秦岭各有什么特点?请在书上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仔细体会。再用简笔画的形式把“大兴安岭”和“秦岭”的特点表现出来,并指名学生演板。最后,评一评画出了各自的特点没有?这样,带领学生走了个来回:从“字”的世界走向了“画”的世界,又从“画”的世界回到了“字”的世界。在特殊的情感氛围中,完成了“字画转换”,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等多种能力,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岭”多而温柔的特点也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说课稿说课稿范文教育范文 - 说课稿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林海》谈课设计之二 说课稿专题》相关文章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