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在语言环境中通过运用读注法来理解“恬静、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等词语的含义
3.能运用积累到的词语来介绍烟台的海。
4.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作者抒情与写景巧妙的结合,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能在学习小组内运用读注法体会句子的含义。
教学突破口:
结合预习作业以图表设计为突破口,结合学生质疑的情况,组织教学。对学生能掌握的与语段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重在解决学生尚存疑问的段落,引领学生在读中解疑,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及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言训练点:
1、能通过评注,读好写景的语句所表达的含义
2、能结合上下文,展开想象说说秋天海面忙碌的景象。
3、在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写作手法的基础上,谈谈对最后一节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以图表设计为突破口,导入新授
(一)板书课题:烟台的海(注意海的笔顺)板书:独特
师:通过预习课文,谁来说说烟台的海为何是独特的?(地理位置的独特、四季景色的独特)
(二)交流图表设计,师:大部分同学都选用了提纲式来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
随机板书
?冬 凝重
春 独特 轻盈
夏 浪漫
秋 充实、忙碌 ?
(三)引导质疑:“轻盈、浪漫充实、忙碌”都是描写人词语,为何用在海的身上?(可再印发质疑:这些描写人的词语中,充实忙碌是人的一种活动,为何用来描写秋天的大海?为什么在写作顺序上要先写冬天的海?画?背景?舞台?话剧?
过渡:让我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边读边思,评评注注、来解决疑问。
说明:以图表设计的交流引出质疑,这样既反馈了预习的情况整体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将课文在写作顺序和手法上的独特性清晰地揭示了出来。为本节课的教学定下了一个“质疑、解疑”的模式。
二、运用读注法,合作学习3、4节
(一)出示学习要求:
选择2、3、4节中的任意一节
①独立静心品读句子,写下评注
②组内或跨组交流
③解决疑问
④合作读句
(二)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组织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春海”可配合画面读、“夏海”可配乐读)学生以小组单位,通过交流评注、朗读句子来体会语句的优美并做积累。
过渡:通过品读句子,我们感受到作者抓住了烟台春、夏三个季节的海的特点,娓娓道来,在我们眼前呈现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使我们感觉到春天的海像个轻盈活泼的孩子,夏天的海像浪漫迷人的少女,很形象地描绘出海的美,使人读来倍感亲切,解决疑问1,那与之相比,作者对秋天的海的描写又有什么不同呢?
说明:由于课文的2、3、4节的内容学生完全能够通过自我阅读来理解,为进一步巩固读注法同时也为体现读注法对于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此处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运用读注法进行个人的阅读行为,然后再进行交流。这里教师的活动量大幅度地减下来了,而极大限度地增加了学生的活动量,但是教师活动量的“减”并不意味着一味地放手,放任。此环节,教师要深入每个小组,善于倾听、点拨、发现学生的评注,这种支持性的策略的运用是这一环节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其次在评注结束后,“读”的训练是不能缺少的,这里的读是建立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的“读”,这里对读就有了一定的要求,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此处需要学生能通过读将评注的内容内化。
其次,交流的过程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感悟的过程。对于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就显得很重要。同样是对某以一个语段的评注,个人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大方向是一致的。学生*自己或在别人的启发点拨下凭借语言文字去思考,去揣摩,就不能一味地固守在自己的评注中。
Tag:说课稿,说课稿范文,教育范文 -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