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土地状况
征地制度改革引人注目。我国法律虽然明确规定只有公益性用地才可由政府征用,但目前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事实上基本没有区分。其后果至少有三:由于公益性征地的补偿标准很低,征地范围被扩大后,农民在失地之后普遍得不到足够补偿;经营性用地通过政府形式强制征用,破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政府变相成为经营主体后,背离了其职能,对土地的管理陷入盲区。因此,无论对于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还是对于政府职能转变,这次征地制度改革的意义都非常重大。
由于城市规划,静兰村土地陆续被征用。未征用之前,土地有XX多亩,自80年代初以来,静兰村土地陆续被征用,现在仅存1000多亩。第九生产小组土地已经被征用完,第七、八生产小组正在被征用。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加强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和保护,加快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这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回避不了的现实问题,也是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要按照xx大、xx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略部署,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认真落实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加大政策增收力度。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落实好党在农村的政策,改善农民增收的政策环境。进一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国债和新增财政资金重点向"三农"倾斜的政策,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
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勇于实践,在改革中找出路,在开放中拓视野,在创新中求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是否有利于改变农村面貌和保持农村稳定,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改革实践中要注意把握好几条基本原则:一是要着眼体制创新。改革进行到今天,只有从体制上创新,才能取得新的突破。二是要坚持市场取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提高农业农村的市场化程度,凡市场能办的事情就交给市场去办,政府的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是要尊重基层创造。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基层和群众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推动改革的原动力。党员干部要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同时,要真正当好农村基层干部,必须要有奉献的精神,公正的境界,致富的本领,苦干的劲头,务实的作风。各级党委、政府对他们也要在工作上多指导,政治上多帮助,生活上多关心。要从思想上端正对农民的认识,从感情上密切与农民的联系,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做到爱民亲民、利民富民、安民护民。四是要注重以人为本。农村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整体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www.t6t5.com为您提供优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