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天学习网教育资料教学反思物理教学反思《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的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反思» 正文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的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反思

[11-12 14:46:36]   来源:http://www.t6t5.com  物理教学反思   阅读:8168
概要:多媒体视频展示:木板的受迫振动,竖直弹簧振子的受迫振动。 ⑶归纳结论 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3、探究共振现象 ⑴提出问题 图3 探究受迫振动的振幅 D A B C 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那么受迫振动的振幅是否也跟它的固有频率无关呢?应该怎样探究这一问题呢? ⑵探究方案 如图3所示,在一条张紧的绳子上挂几个摆,摆长大小为 LD>LA=LB>LC。让A摆振动观察B、C、D的振幅情况。 ⑶观察现象 B摆的振幅大于C、D摆的振幅。 ⑷探究成因 在A摆的作用下,B、C、D摆分别做受迫振动,B、C、D摆做受迫振动的频率均等于A摆的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的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反思,标签:物理教学反思范文,http://www.t6t5.com
多媒体视频展示:木板的受迫振动,竖直弹簧振子的受迫振动。
⑶归纳结论
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与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3、探究共振现象
⑴提出问题
图3 探究受迫振动的振幅
D
A
B
C
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那么受迫振动的振幅是否也跟它的固有频率无关呢?应该怎样探究这一问题呢?
⑵探究方案
如图3所示,在一条张紧的绳子上挂几个摆,摆长大小为
LD>LA=LB>LC。让A摆振动观察B、C、D的振幅情况。
⑶观察现象
B摆的振幅大于C、D摆的振幅。
⑷探究成因
在A摆的作用下,B、C、D摆分别做受迫振动,B、C、D摆做受迫振动的频率均等于A摆的振动频率。而各摆的固有频率是由摆长大小决定,B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B摆的固有频率,B摆的振幅最大;C、D做受迫振动的频率不等于C、D摆的固有频率,C、D摆的振幅小。
⑸归纳结论
当系统做受迫振动时,如果驱动力的频率十分接近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物体的振幅会很大。如果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
实验演示和多媒体展示:音叉的共鸣 。
4、探究共振曲线
⑴提出问题
共振曲线反映的是物体做受迫振动时,受迫振动的振幅随驱动力频率的变化关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共振曲线,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呢?
⑵探究规律
当驱动力的频率f驱跟受迫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f固越接近时,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大;当驱动力的频率f驱等于受迫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f固时,振幅最大。
⑶解决问题
问题:下表记录了某受迫振动的振幅随驱动力频率变化的关系。若该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为f固,则( )
驱动力的频率(HZ)304050607080
受迫振动的振幅(cm)10.216.827.228.116.58.3



A.f固=60 HZ B.50 HZ< f固<60 HZ C.50 HZ< f固<70 HZ D.以上三个答案都不对
解析:表中列出的数据只是部分驱动力频率和受迫振动的振幅关系,不能由此确定数据中振幅最大时的频率为物体的固有频率,不能选A。由共振曲线的规律可判断物体的固有频率可能在50HZ到60HZ之间,也可能在60HZ到70HZ之间,也可能就是60HZ,故正确选项为C。
5、生活中的共振和减振现象(学生自学)
三、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是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重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创造过程。要搞好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既要重视教师在教学中“导”的作用,更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的地位,还要充分利用好教与学的文字资源“本”的信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的教学空间,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探究的机会;教师可以对一些探究的物理问题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再去设计、观察、体验、总结和思考。要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新课改要求教师解放教学思想,要将课堂教学开放,让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学习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让课堂由教师的表演舞台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乐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以培养出适用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

(www.t6t5.com) 为您服务!
     

上一页  [1] [2] 


Tag:物理教学反思物理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 - 物理教学反思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的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反思》相关文章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