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害怕”领导。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很多参加过面试的考生都会有这种感觉,那就是一进到面试室里面,黑压压的一排领导坐在前方,瞬间就有些“犯晕”了。而且不少领导样子还是比较严肃的,而考生在这个时候出现“怯生生”的情况就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了。其实考生要纠正的一个想法是,领导也是人,而且作为一个曾经的“过来人”,他们或许比你自己还要能体会你作为一个“面试者”的心情。所以不必太紧张,用看待长辈的心态面对领导,自然就不会在面试考场上“坐立不安”了。
(三)不适应面试的场合。谈到这个点,多少就和人的心理是有关的。一个人,除非是心理素质非常过硬的人,一般来说,在一个陌生的场合中与别人谈话,往往要比在熟悉的场合中显得紧张得多。通俗地说,就好像在家里,即使让你谈论一个从来都没有涉及过的话题(比如让你谈一下最近美国的次级债市场对全球股市的影响),或许完全不关心财经的你也不会感到一丝的紧张。而在一个没有从前没有待过的场合(比如在有一堆陌生人坐在你面前的一个“小屋子”里),要你谈一个你非常熟悉的话题(比如谈一下你大学的专业,或者你的母校),这时候很可能非常熟悉的内容也会变得不熟悉起来,因为人在陌生的场合会觉得“不习惯”,而这种“不习惯”在“目的性”的牵引下,就演变成了“紧张”,而面试时坐在椅子上的“紧张”就会变成“坐立不安”。对于这个点,戴斌老师建议考生不妨在平时多尝试在一些陌生的场合发表一下个人的言论,在平时尽可能多锻炼自己“语言表达”方面的“环境适应能力”。 小学生英语自我介绍范文
禁忌三:“引经据典”
“引经据典”这四个字,在许多传统的想法中,是一个“褒义”的词语。诚然,“引经据典”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代表了人的一种能力,至少能说明所“引”的这些“典故”,“引用者”是知道的,见过的。即便是“生硬”的,也比那些腹中空空的面试者强许多。但并不是所有场合都适合“引经据典”。其中,公务员面试过程中就不大适合这样做。
首先,“引经据典”即使在文学作品中,也只是“小品”、“随笔”和“杂文”这几种文体中比较常见。而实际上,在面试过程中,在面对面的“交谈”或“交流”中,是否大量引经据典并不是衡量一个人谈话“水平高低”的标准。
其次,戴老师发现有个别面试的考生,特别喜欢在公务员面试时引用典故。但是,目前很少有人能像“文学大师”那样在“引经据典”中“收放自如”。而且很多时候面试的考官年龄都比面试者要“大”,甚至“大”很多。所以考生在公务员面试时的“引经据典”,常常被认为是不成熟的“引经据典”,给考官一种“刻意”或者是“做作”的感觉,反而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再次,在面试过程中,由于时间很紧凑,
Tag:面试技巧,公务员面试技巧,求职面试技巧,自我介绍 - 面试技巧